留守老人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爱措施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习近平: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发挥优势强化互补支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这为中部崛起指明了方向。
加强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这也意味着中部崛起不再是区域命题,要跳出中部看中部,以更开放的视野和姿态,寻求中部崛起的广阔空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党委委员、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李久盛是这趟列车上的常客。他还提到,新质生产力使生产效率、品质大幅提升,以新技术新产品驱动新的应用场景、社会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积极链接资源持续借势长三角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提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产业基础较好,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走在了前沿,在产业链互补方面也大有可为。始建于曹魏时期的太极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其创建的宫室制度及都城格局,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古代都城布局一千多年。
同时,它又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见证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兴盛。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钧窑遗址分别入选2000年度、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一处价值巨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独具特色的聚落遗址,由于被黄河淤沙掩埋而保存完整,堪称中国的庞贝古城,入选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汝窑对于其后的浙江南宋越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以及高丽青瓷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固岸墓地时代跨度长,涉及朝代较多,墓葬形制丰富,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其中东魏、北齐墓葬大批量集中发现尚属首次,大量纪年明确的墓志砖出土,则为研究北朝晚期的墓葬提供了分期断代标准。新安汉函谷关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一处内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北宋诗人晁补之的诗句描绘了汉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为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应该从都城和陵墓两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物化载体。
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及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年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并对个别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入选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是目前我国古城中首次发现的宋代园林,其保存情况之好、保存面积之大前所未见,其营建制度与宋《营造法式》所载大致吻合,是典型的宋代官府建筑,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衙署建筑风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洛阳回洛仓遗址和浚县黎阳仓遗址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座粮仓代表着隋代不同类型的大型国家粮仓,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水平。
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古代建都主要是以中原地区的长安—洛阳—开封为轴心分布。
汉函谷关的交通盛况,是中原地区交通区位优势的一个缩影。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历史舞台的中心,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我省考古项目中秦汉以来的考古发现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达到16项,涉及都城制度、帝王陵寝制度、丧葬制度、乡村聚落形态、手工业考古等多个方面。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建中立极陌上农桑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制度是中国都城制度史上重要的环节,多年的持续发掘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说,河南陶瓷业对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唐三彩和宋代瓷器。《吕氏春秋》说陵墓若都邑,因此帝王陵墓是都城的缩影,由此构成了中国的都城与帝陵的二元文化。汉函谷关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关隘。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与发掘,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曹操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2020年,焦作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意见》,明确了5大项19个分项重点任务,吹响了百年煤城向科创名城进军的号角。加速推动煤化工迈向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是三省共同面对的课题,这也是充分发挥能源原材料基地优势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河南聚力打造新材料等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材料创新高地和先进材料生产基地。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中部崛起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
目前,平顶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原料生产基地,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纺织等多个领域。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获批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业链入选河南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链。
但转型发展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煤炭资源优势,而是如何改变一煤独大的局面,能源革命是净煤而非去煤。根据《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河南省2025年的目标是,地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勘查开发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持续好转,基本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煤炭产量上看,山西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河南、安徽也是我国主要煤炭资源产地,2023年产量均过亿吨。作为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鹤壁市躲不过、绕不开、等不得、拖不起的关键词。
近年来,鹤壁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大力提升工业层次。其中,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甲醇、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丁二酸酐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先后建成投产,鹤壁市的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逐渐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逐渐增强,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实现了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的不断提高。碳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新兴产业,产品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
强龙头、补短板、优布局,焦作市抢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风口,在多氟多、龙佰集团等链主企业带动下,创新企业集群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平顶山市将碳新材料作为重点培育的12条制造业产业链之一,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以高纯石墨、特种石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主,涵盖60多个品种、上百个规格型号的产品链条。作为中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河南是国内煤炭大省之一,鹤壁、焦作、平顶山就是著名的煤城。目前,焦作市已有国家级创新载体6个,省级创新载体平台283个,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多层次良性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平顶山市是我国第三大产煤基地和焦煤生产基地,资源原材料优势为平顶山市发展壮大碳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新发展格局中,河南的三座煤城向新而行,擦亮了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招牌,闯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江西省崇义县,在针叶树种造林的基础上,因地施策,优化针阔比例,逐步改善林分结构,解决单一树种造林带来的林地质量退化、生态稳定性差等问题,有效提升森林质量。
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才能让我们的绿色家底更厚实。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